乡村振兴背后:弱电技术如何点亮智慧新农村?
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,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地推进,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这一伟大战略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致力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,推动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。而在这场深刻变革的背后,弱电技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,悄然崛起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,以其独特的魅力点亮了智慧新农村。
弱电技术,这一涵盖通信、计算机、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融入乡村的各个角落。从偏远山区的网络覆盖,到现代化农田的智能监测,再到乡村治理的高效运作,弱电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
搭建乡村通信网络,铺设信息高速公路
通信网络是乡村与外界连接的桥梁,是信息传播的 “高速公路”。在过去,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、地形复杂等原因,通信基础设施薄弱,网络信号差,信息闭塞。这不仅限制了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,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随着弱电技术的发展,这一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。通信运营商加大了在农村地区的基站建设力度,利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,如 4G、5G,实现了农村地区网络信号的广泛覆盖。在一些山区,通过建设高山基站、采用微波传输等方式,让偏远山村也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。以福建宁德寿宁县下党村为例,2020 年 1 月,宁德电信在此开通福建首个乡村 5G 基站,2024 年又率先开通全市首个乡村低空通信网络。优质的网络覆盖让下党村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越发坚实,无论是日常的通信交流,还是复杂的数字应用场景,都能得到可靠而有力的保障。
网络的畅通,让农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农业技术知识、市场信息等。他们可以通过手机、电脑等终端设备,学习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,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,从而做出更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。同时,网络也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。农民可以将自家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,打破了地域限制,拓宽了销售渠道,增加了收入来源。
助力智慧农业发展,提升农业生产效能
农业是农村的根基,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之一。弱电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,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,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能。
在田间地头,各种智能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、光照传感器等,像一个个不知疲倦的 “小卫士”,实时监测着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各项数据。这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,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农业大数据平台。平台利用数据分析算法,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事建议。例如,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阈值时,系统会自动提醒农民进行灌溉;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,精准推荐施肥方案。
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。植保无人机可以快速、高效地完成农药喷洒、施肥等作业,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,提高了作业效率。同时,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,能够对农田进行大面积的监测,及时发现病虫害、农作物生长异常等问题,并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,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
四川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村永丰村,便是弱电技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。在这片 3340 亩的良田上,无缝覆盖着全自动孢子捕捉分析仪、虫情监测信息自动采集系统、作物长势监测等数字农业设施设备。这些先进设备与天上的遥感卫星相互配合,共同织就了一张为农事提供精准智能服务的智慧网络。2023 年 9 月,四川电信结合人工智能、新能源太阳能、5G 物联网技术等,为永丰村打造了天府粮仓数字永丰大数据平台。该平台能根据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特性,为农民提供种植建议,实现农产品溯源,其遥感大数据成果还为全省农田耕地监测提供技术支撑。如今在永丰村,从育秧、播种到收获,水稻种植各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,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。
赋能乡村治理,打造和谐有序新农村
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,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。弱电技术的应用,为乡村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和手段,提升了治理效能,打造出更加和谐有序的新农村。
借助云网融合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弱电技术,许多乡村构建了数字乡村管理平台。该平台整合了全村的人口、土地、产业、党务、村务等基础数据,通过可视化大屏,将各类村级数据直观展示出来,为村委会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。在宜宾市刘家镇的大庙村,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多维度数据的汇聚,推进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,还集成了平安视联、事件处理管理、突发事件线上调度等多项功能,实现了对乡村治理的全方位覆盖。
在乡村安防方面,弱电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智能监控摄像头遍布村庄的主要路口、公共场所,24 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村庄的安全。一些地区还引入了 AI 烟火预警系统,对可能发生的火灾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;河道危险区域安装了自动语音劝离系统,保障村民和游客的人身安全。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,依托 AI 技术升级的 “数字乡村 3.0” 平台,构建了智能感知、数据中台、应急联动三大核心模块。AI 摄像头搭载智能分析系统,能实时捕捉异常并自动触发警示,推动乡村管理向数字化、精细化跃升。
此外,弱电技术还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便捷途径。通过手机应用,村民可以随时随地反映问题、提出建议,参与村务决策。一些乡村还开发了 “随手拍” 治理平台,村民发现环境卫生、基础设施损坏等问题时,可通过手机拍照上传至平台,网格员借助定位系统能迅速响应并处理,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群众的参与度。
结语
弱电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,正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的面貌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从通信网络的搭建到智慧农业的发展,再到乡村治理的创新,弱电技术在农村的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。
然而,我们也应看到,弱电技术在乡村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,如部分农村地区技术人才短缺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、应用成本较高等。为了让弱电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,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。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弱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制定相关扶持政策,鼓励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;企业要不断创新,开发出更适合农村应用场景、成本更低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;同时,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,提高他们运用弱电技术的能力和水平。
展望未来,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,我们有理由相信,它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让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,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。